202408月度小结
整个八月,准确地说还要加上7月的尾巴,都是属于数模暑期集训的。
数模集训队
集训的大致安排
暑期集训期间,任务主要有四类,分别是专题讲座、论文研读、个人赛、团队赛。
专题讲座
这部分是数模天团的老师上课,有“优化模型”、“机器学习算法”、“图像处理”、“微分方程模型”等专题讲座,一般每个周期内(8天左右为1周期)会有2至3天的上午有专题讲座。
大概率一个周期内的专题讲座内容可能还会和论文研读联动,比如第二周好像是《嫦娥五号着月轨道设计》,正好上了微分方程模型。
论文研读
每个周期的第一天会将所有任务下发,一般是一道国赛题目,以及四篇左右的优秀论文。由于我们时间有限,而论文读的在精而不在多,所以通常会有一篇或者两篇为必读论文,另外的若干篇则被分配到各个小组中,这样每个人就需要精读两篇或者三篇论文。
精读论文要求比较高,需要认真的看,重新推导公式,写代码复现结果并核对,还要找出其漏洞或者不合理的地方。这一部分挺花费时间的,但是收获也很多。
个人赛
需要单人独立完成一篇数模论文,时间长达一个周期,但是考虑到每天都有各种其他任务,所以我经常拖到最后一天晚上完成。
还记得第一次个人赛,A题很简单,一份简单的lingo代码就能结束了。但是在论文方面,我写的不够好,优化模型没有用最标准完备的写法;在最后一问,没有分类讨论(以为是题目说的含糊不清了);并且问题的优缺点分析,我还偷懒用了ChatGPT……给别人打分的时候,我(还有lsq也是,哈哈哈)们给别人打C打D有多欢乐,拿到自己的论文的时候,看着上面的C的时候就有多难过……
团队赛
三人组队完成一篇数模论文,时间和国赛一致(day0 18:00 - day3 20:00),难度也和国赛差不多。另外还有一次组队适应赛,用于适应组队。
时间线
- 在线下集合前的7月底,进行了一个周期的研读+一场比较简单的个人赛。
- 8.2~8.6,第二个周期。个人赛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。
- 8.7~8.12,第三个周期。个人赛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。
- 8.13~8.14,适应性分组赛。该小组赛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(但是没有大礼包奖励,差评)。
- 8.19~8.22,第一次团队赛。该小组赛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
- 8.24~8.27,第二次团队赛。
- 8.29~9.1,第三次团队赛。
组队上的突变
和wyy本想着好好利用四次组队比赛(一次分组适应赛+三次团队赛)选择合适的队友。原计划中,选择前三场比赛和不同的队友组队,最后一场和最终确定的队友再打一场,这样我们至少以国赛组队的形式打了两场,也能和3位不同同学尝试组队。
但是老师一直在催促我们确定组队报名,可能是官网的报名时间就要到了吧,在第二场比赛结束之前就要报名了。所以我们wyy只好在已经组过队的队友中二选一了。这里没有事先通知
有趣的事情
不可能拦截的导弹
还记得有场比赛的B题是导弹与干扰弹。我们一开始,怎么都想不明白,如何使用最少的干扰弹来遮蔽住我们需要保护的对象。所以我们去问了一下“相关专业人士”:
所以说啊,选A题的,别想着你那破烟幕能遮住导弹,不要低估了现代武器的能力awa
尝试yolo模型
当时第三次小组赛,是车辆计数问题。推荐是使用传统的背景提取+图像运算,但是我想要尝试使用yolo,于是就有了三更半夜对着摄像头摆出各种动作傻笑的我:
给大家看看我的新手机和新牙刷,还有39%概率下非人类的我
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
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,自己写的代码片段为别人提供了帮助,而且对方还继续保持了我的配色哈哈哈
- 图一:第一次尝试这个配色
- 图二:该配色论文彩打效果(被老师说花里胡哨啦)
该配色来自于希格雯/by Akun
之后的两场模拟赛
最后的两场模拟赛我们没有获得优秀论文。这两次的原因不太一样。
答案也很重要
有一次,我们选择的是一道根据人体运动数据预测人体活动状态的题目,有三个问题,每一问都有“标准答案”。
首先在观察数据的时候,我只看了每一份数据的前几秒。这就导致,如果某个动作(比如上下电梯)的时间线比较长,我就完全不知道如何理解这份运动数据了,只能对着平静的曲线硬着头皮解释。
其次,我们得到了答案之后,没有再次观察一下预测数据,核对一下。如果核对了的话,就能够注意到预测的数据到底对不对了。
再也不碰CNN了
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
如果是什么很有帮助的评价、建议,无论多尖锐,我都能虚心接受。但是这……X坐标歪了?这是什么评论?
哎,这位同学也确实很认真仔细,字也很好看,点评也认真负责。但是吧……
高教社杯
欢迎参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-- 一次参赛,终身受益!
高教社杯给本科生组有ABC三道题。第一天晚上读题:A题和B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,有思路;C的话,看到那个复杂的表格就头疼呢。接下来,再在AB中抉择。我觉得AB都可以,都有盼头;队友更偏向于A。B涉及到概率论了,有些我也没有太接触过,不算精通;而A则比较“单纯”。最终我们敲定了A题。
当晚和第一天,代码这边进度飞快,好像第一天上午就推出了差不多的递推式就开始敲,敲完了还挺正确的,似乎比别的组进度快很多。
第二天,建模已经搞到了第三问。
【略,后不补】
赛后反思
赛前我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。我们小组信心满满,准备充分。我准备了很多代码,结果一个字符都没用上呢。也正常,我之前准备的大多都是数据题和图像题的代码,而国赛这次没有典型的数据题了,并且我们选择的A题也跟数据题八竿子打不着边。
赛中前期,我们预估我们的进度较快,所以第二晚(day1晚)没有留在教室里过夜。
比赛结束后,我们找指导老师 jwf 看看我们的论文,结果他差点想要杀了我们。本来进度挺快的,他对我们组的期望挺高的,但是看到我们奇形怪状的优化模型汇总式的时候,斥责道:“你们怎么跟没打过数模,没写过论文一样?”
其他的可以看看模路心语。